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标识码为:4150012607),源于1971年四川省骨干兵工企业创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由长安、江陵、嘉陵、建设、长江、望江、西车、泸化等八所职大组成。2003年获批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9年更为现用名,是全国首批、重庆市第一所职业教育本科高校;2022年5月,经重庆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地、重庆高新区辐射区——璧山,坐落于缙云山麓、璧兰河畔。校园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建筑气势恢宏,教学设施完备,实训中心规模宏大,智慧化学生公寓、体育场所、生活服务中心一应俱全,是宜居宜行宜学的优质校园。
学校秉承“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办学理念,突出“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办学特色,深化德技并修、理实并举、岗课贯通的育人模式,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百强”“全国双创示范单位”“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学校是重庆市首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军工安防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需求,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汽车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现代通信工程、工程造价、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舞蹈表演与编导等18个职业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会计(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技术、社区康复等19个专科专业。
学校建有实验实训中心3个、科技研发中心9个、创新工作室14个,建成市级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2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科研与成果转化基地3个、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个、市级工匠学院1个、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集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3亿元,馆藏图书221.3万余册。
学校教师队伍有1213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351人,占33.7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70余人,占65.83%;“双师型”教师652人,占专业课教师72.36%。
学校下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儿童发展与健康管理学院、军士生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工匠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现有本专科学生共计2.1万人。
学校积极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 “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和“量体定制、定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宇海科技、通力电梯、嘉士伯重啤、比亚迪等世界500强,长安集团、青山工业、红宇精工、建设工业、铁马集团等兵工企业,中国铁路成都局、中冶建工、上海宝冶、中国中车、金蝶、中兴、中船重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重庆市区域经济新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24年12月底)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 © 2017 / 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青北路1001号 / 电话:023-41586008 / 渝ICP备12000681号